以手传心,以衣载道
  • 浏览:9598 评论:0 人

  • 福藏,一衣一口田,方寸乾坤自孕藏生命之气。在很多佛教徒口中,更愿意读作福藏(zang),因为在佛教中,福藏司代表宝,圆满如意宝。而在品牌创始人江奕萱的心里,福藏是一颗善的种子,是一种与美相关的态度,是她和她的团队为这个时代所作的发声。

    北京东五环的草场地艺术区,工作日的下午相对安静,高高的杨树之间,有在此做营生儿的人搭起的吊床,人在浓浓的树阴下轻轻地荡着,吊床下一只狗四肢摊开地趴在旁边,毛发凌乱,却根根潇洒。这场景,忙碌惯了的人从旁经过,想必会看得出神。

    往东一路青砖瓦房,在两棵杨树掩映着的一扇木门旁边,墙上有两个暗红色的大字:福藏。木门虚掩着,是老式的建筑风格,排排青瓦做顶,仿佛走进去,便是与世隔绝的神仙府第。


    江奕萱

    跨入木门,院子里青砖铺地,但是砖与砖之间却没有粘合,走起来会发出清脆的撞击声,就像挂在院子里的服饰一样,庄严而与众不同。江奕萱告诉我们,院子里的布置每一个月都有主题,按照不同的季节来选择衣服,都是福藏所推崇的自然的、传统的中国风格。

    从枝丫上垂下来的一件青紫色的飘逸长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。袍子是双层的,外面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纱,里面是一件同色系的内衬,在暑热未消的天气,一眼望去就可以想象这件衣服能给着衣人带来的通透和清凉感,仿佛气息都被鼓舞了起来。江奕萱告诉我们,这件衣服的用料是罗,"绫、罗、绸、缎是古时候士人、达官夏天所用的材料,之前参加一场拍卖,拍品有一件是古代的官服,外面是用罗制成的罩衣,里面是一件丝制内衬,衣服不贴身体,很凉快。这件作品的灵感就是来自于此。"

    贴着院墙的地方,是一块用夏布做的布置,夏布是植物染出的黄色,看起来合目舒心。作为装饰布,进行了打磨等后处理。院子中间的位置,挂着一件"毡袄"。放在刚刚入秋的季节,看起来有些违和。"这件衣服本不是挂在这里的,只是前几天为了拍摄。"江奕萱说,"这是牦牛绒做成的,牦牛绒是我们今年冬天主要推出的产品。我一直想用中国的元素来取代羽绒服,羽绒服很保暖,但看起来很蓬松,没有文气的感觉,牦牛绒轻薄、保暖,容易表达书卷气。"

    在这个小院子里,所有衣物的面料都不是常俗所见,而这也正是福藏的特色:在原材料上做开发,寻找面料本身的能量。"很多原材料,像野蚕丝、牦牛绒,很值得去推广,如果一些材料的工艺再不去推广,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慢慢没落,甚至消失。"

    善的种子

    江奕萱是四川人,2001年来北京。"当时是国庆节的时候来北京玩,觉得北京很多元,尤其是三里屯,人潮涌动,真是各路人马汇聚的文化大都市。那时候我26岁,还处在向往开阔生活的人生阶段,希望能认识、结交有意思的人,活得精彩,增加自己的生命厚度。"这次旅行,成为了江奕萱在北京的起点。


    福藏家居服系列

    福藏工作室的里间是一个开阔的茶室,挑空很高。榻榻米铺地,两、三张茶桌,音响里放着一个乌金祖古轻诵的"大圆满"的经文,低沉入心。我们在里面的一张桌子坐定,水热茶开,江奕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我们泡茶,也用她最自如的心境和状态回忆她的这一路走来。

    "留下来总要做点什么。当时正好一家商业中心刚刚开幕,我就去看,门口有很多停车位,看起来蛮不错,觉得自己可以试试这个机会。就想找自己能驾驭的、也懂得其中方法的事来做。之前对服饰是有一些阅历的,那就想不如做衣服吧。"

    虽然定下了方向,但具体怎样实施,江奕萱还是无从下手,她每天就到三里屯附近转,"满街都是胖胖的俄罗斯大妈,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,她也很胖。虽然是穷日子过过来的,特别节省,但她如果看到自己中意的裤子,就会一下子买好几条一样的,因为平时很难买到合适的裤子。这就给我一个启发--做特种人群的衣服。"

    这之后,江奕萱就潜心研究胖人对衣物的诉求,比如要吸汗,希望穿得显瘦,看起来要松活不要太板,还要显得凉快、不能太闷……综合种种特质后,江奕萱自己设计了几个套系搭配,然后直接去广东布匹市场找面料。"刚好碰到一个尾单面料,是纺丝的,但看上去有丝的质感、很重磅,垂感好也会显瘦。我就定下面料做裤子,设计的时候在一侧吊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珍珠,穿起来给人感觉很飘逸,显瘦,还很好洗。颜色就是紫、灰等偏内敛的色系,显得人比较雅。上衣也做了几款,可以和裤子搭配。"

    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裤子一个款式,江奕萱就做了17个颜色,搭配的衣服每个款式有六七个颜色。"所以有顾客来买,都不可能只买一条,当时我们给的销售策略也挺好的。零售一件两百多,10件以上就58,很多人就十件十件的买,因为胖人很多是家族性的,她买回去还可以送给亲朋。"生意就像炭火火锅,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。三个月的时间,江奕萱的店铺就从5平米发展到了200平米,在三里屯这个记录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打破。

    生意好了之后,选择也随之而来。一个经理就来找我,想让我在楼上做批发,直接把衣服批到楼下。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,就是当时一直来买我们衣服的一拨人,他们把东西拿到俄罗斯去卖,市场反应特别好,他们就想我做供货,他们去俄罗斯做批发。"江奕萱果断地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后者。于是,从2002年开始,她和团队就做起了俄罗斯服饰外贸。"有一段时间,生意几乎到了疯狂的状态,批发商根本不看货,只要出了就全要。"

    机缘促成转型

   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。"当时,边贸出现了一些状况,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形成了贸易壁垒,我们的库存量一下子变得很大,周期很久。"这一次,就让江奕萱意识到国际贸易的巨大风险,很多状况的出现个人根本不能控制。"虽然赚了很多,但是有可能一把就折回去。如果生意只是一种赚钱工具,那我可以选择一个更轻松一点的方式。"


    福藏内部陈列

    于是,2004年底,江奕萱就把边贸业务萎缩了,转做小的投资项目。因为自己不必事事躬亲,时间就相对空闲出来。"虽然收益不错,但我还是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做什么。在一切都尚不清晰的时候,就想继续学习。"因为是学马列西方哲学出身,2005年开始,江奕萱就去北大清华报了与哲学和历史、中国文化、国学有关的各种课程。"光国学我在清华就哲学系和历史系的一起报,我要听他们讲不一样的东西。上大学的时候,是我母亲让我报的哲学专业,等进入社会才发现学哲学后形成的逻辑和人生观确实不一样,看问题也不一样,这才理解母亲的用心。所以,只要和哲学、文史、与生命智慧有关的,我就都去学,比如生命能量、灵性光能等。"

    慕习前人学问,领悟人生奥赜。学习给了江奕萱再出来做自己事业的动力。而真正促成她迈步向前的,还有另一个原因。

    "2008年我受到很大的触动。那年奥运会,很多人来北京,很乱,我就出去旅行,去了法国、英国。在法国的名品街,来买奢侈品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,他们根本不是在买东西,而是像扫货一样,毫无绅士的身段儿,也不是在享受购物的过程。最刺痛我的是回国之前到海关去退税,海关一副不耐烦的样子,他的态度,就像在脸上写着,'你虽然消费了,但是你根本不配',再回头一看全是中国人。我们就像是排队在领开仓赈济的那一碗粥一样。在飞机上也是,全是清一色的橘黄色。就突然问自己,你怎么是这个样子。"

    在旅行回来的路上,江奕萱就一直在感悟:法国的年轻人是真正去享受生活,他们很轻松,就是一件白T恤,一条牛仔裤,去买名牌的多是上年纪的人和贵族,因为他们是这样的生活方式。而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在为外在的房子、车、名品,打拼,根本就没有关照到自己的内心。另外,一整条名品街,没有一个中国的品牌,而消费者却大部分都是中国人。"与品牌的匮乏相对,我们文化非常深厚,非常有智慧,每次去北大清华上课都会听得热血沸腾,但很多现代人完全不了解,还停留在西方的二元唯物文化中,被西方的价值观在左右。"

    两种因素相互交融,2010年,江奕萱就开始着手做一个自己心中符合中国人文化面相的本土品牌。"一开始也不是想做衣服,只是想要它有文化取向,符合自己的生活,最好还带着'韵味'。正好一个设计师朋友,想要和我合作做衣服。衣服有体感,也可以承载文化,又能符合和服务我们的生活方式。而且李清贤老师给了我一个指引,他在哲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,他说,'你的属性应该和美有关系,应该是创造美的,可以做与美有关的事业。'于是就机缘成就了福藏。"

    渐进自然

    在福藏的厅堂,高悬着一块匾,上面刻着:渐进自然。这块匾是金丝楠木的,金丝楠木温润如玉,是木中君子。在江奕萱的老家四川,金丝楠木被视为栋梁之材。


    "渐进自然"之匾

    这块匾遵循着木料原来的形状,没有做任何修饰,上面的刻字是老师写给江奕萱的一段寄语:"晋书孟嘉传桓温问孟嘉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,嘉对曰渐进自然。自然是一种状态,渐进自然是一种审美取向。一款天然万古新,繁华落尽见真淳。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标榜自然复归自然,保持一种自然状态,渐进自然,渐进自然。"

    "我的老师认为中国审美到极致就是渐进自然。所以福藏的设计尽量少的加入人为,取向自然,去元素、去设计,更多的是回到衣物、面料的本真,线条极简。"

    最开始,江奕萱想把福藏做成一个平台,凝聚不同的设计师,分享他们的梦想。"做的时候就发现,这里面有很多问题,因为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学西方美学和西方裁剪的。做中式衣服,他们最多就是借用中式元素。一个立领,一个扣型,就是中式衣服?当然不是,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、中国审美取向应该不是这样的。"

    江奕萱和她的团队一直踏实地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服饰文化,去了解织物、颜色的能量,东西方文化交融、对比等。直到2012年底2013年初,这些研究才准备到位,江奕萱心中当代服饰应该有的文化面相也逐渐清晰起来--松、活、自、然。

    "我觉得福藏的衣服应该是松活自然的。松,就是轻松的,灵活的,不能是僵硬的,就像我们打太极、茶道、书法,气在身体流动,姿势肯定不是僵硬的;活,是活泼的,中国审美的一大特质,就是一定是触动心灵的;自,就是自在,有自在才有自信,通过扬长避短,把人的内在美体现的更深刻,行驶坐卧都很自在;然,就是天然,所有用的材质,不管是摄取还是到制作,都是最天然的。"

    有了这种理解和研究,2011年,福藏开始尝试做茶服。"因为我喜欢茶,我觉得茶人应该有自己的茶服,就像所有的茶道具一样,有自己的庄严。一件茶服,要有角色定位,有功能。视觉审美上是很雅致、很安静的,而不是夺人眼目。用李曙韵老师的话讲,茶人要像壁纸一样,存在而不夺目,这是茶人应该有的一种素养,茶服就要去辅佐、满足这种素养,变成茶的一部分。"

    2011年,茶人李曙韵在香格里拉举办了一次剧场茶会,也是福藏茶服的第一次发表。在海拔最高的地方,一天要经过四季,对服饰的要求既要防晒还要保暖,同时还要符合香格里拉的神秘气质--梦幻。"我们最后定下来是一件白色的长袍,白色有庄严感。材料是野蚕丝的,可以抗辐射、透气、保温。"

    到了今年,茶服已经铺天盖地了。江奕萱却选择做仕大夫文人着装的设计。"我们的角色是什么?当时注册的并不是服饰公司,而是文化创意公司,对服装,我们一直希望它有文化的面相,是文化的载体。到今年,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再做茶服了,因为对一个文化品牌来说,与商业品牌最大的不同是,它有高度,对文化有影响力,这是文化品牌的价值。商业当然是市场占有率、市场份额,这就是本质的区别,所以我们做的应该是抛砖引玉,推波助澜,如果有人积极响应了,我们的目的就实现了。

    为时代发声

    一位音乐家的艺术总监来福藏,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看完后,非常好奇衣服的设计师是谁。江奕萱告诉他,福藏的衣服是"生活出来的"。"我们很多东西,其实都是在无意中创造的。有一件衣服,前年夏天挂在院子里,结果它挂变形了,每个人都觉得它变形了之后很好看,我们就顺势去调整,这件衣服就变成人见人爱畅销的款式,因为很自然。我旅行的时候在缅甸看到他们的纱笼,回到中国就用野蚕丝和老布做,很多客人觉得舒服,想打坐时候穿,我们就把中间给连起来,客人又说这样太传统,他希望裆在往下一些,我们就又改,慢慢就便成了各种式样的一个系列。我们的客人,给了我们很好的回馈,他们是在跟我们分享生活,我们也就做了很多因生活而沉淀下来的式样。"

    江奕萱对记者说,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设计,潮流从来就不缺乏设计。但时尚的考量角度不是人本位的,而是最大限度地激起你的欲望。从实用的角度,一件衣服其实就够了,而潮流就要用琳琅满目的陈设刺激你去买十件,而这,与我们生命是不吻合的。


    福藏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

    去年冬至,福藏做了一场发表会,叫做"简单修行,从一块布开始"。今年年初,又做了"简单生活,从一块布开始"。在江奕萱看来,不管是茶、宗教、灵修,其实都是大家对生命的探索,希望能走近内心,走近安静,期待生活越来越从容,对生命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。"一块布其实是五千年的服饰文化最本源的东西,一开始就是一块皮毛,不能比它再简单了。但简单的背后质感、情感更重要,作为服装来说,我们放下了设计,追求它本身的质感。一块布,不管是旅行还是生活,总是随着你流动,总能给你服饰本身的安全感。一块布其实就是一种哲学。最本真的东西,恰恰是对生活的反省。"

    "我搬了很多次家,看着自己一堆一堆的衣服,好多是辛苦买回来的限量版,扔掉心疼,送人烦恼。我就想,你为了获得它,消耗了很多生命,为了放下它,还要消耗很多生命。而一块布,最简单,只要质感能量够,它可以陪我一辈子,它最本真,有包容性。我希望从生活面相与大家分享这种态度。"

    五月份,福藏做了长袍的发表,接下来的秋冬季是墨香系列的文人服。文人服更强调书卷气,穿上给人感觉有内涵、有文化气质。"形式极简,在极简中有向上,是过去士大夫的穿衣面貌。不管是音乐家、茶人,都希望他有更多的文化气质。"

    墨染的灵感还要追溯到2008年。"08年我出国,在机场,看到一个人穿的衣服很好看,很庄严很安静,这种灰,让你觉得好亲切,但是根本就见过。我就一路追,结果是一个韩国的出家人。去年在韩国旅行的时候,才发现他们的面料是墨染的,一次染成浅灰,二次染成深灰等、褐灰……不同的灰排在一起,太美了!真是墨分五色。"于是江奕萱就用天然松烟粉做了墨香的基础染色:大地色系、不同深浅的灰色等。

    在江奕萱的心中,墨香味和书卷气是紧密相连的,在某种程度上,两者可以划等号。"以前去一个朋友家,他在研磨,一屋子的墨香味,让我记忆很深刻。如果要做文人服,这个墨香味一定要表达出来。"

    福藏展厅的一面穿衣镜下面,放着一个鸭子头的铜器,乍一看不知道是什么。江奕萱告诉我们,这是过去人用的熨斗。"过去的人很爱生活,一个熨斗,都要做成鸭子的形状,很美。为什么过去的美这么精工,因为农业时代很多东西都是不可控的,因此他们就更关心精细的、精工的,而工业时代精工反而容易了,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的是手作之美,是异质的美。"

    在江奕萱看来,中国下一步的文化创新,一定在美上。"只有美是世界的,文化和信仰都有局限,唯有美是一样的。因为人的本真、灵性的部分是一样的。比如白色,在西方是天使的颜色,在中国是仙女的衣袂飘摇,而在印度教,瑜伽修行的人也是一身白袍,这些都是高能量的;紫色,在西方是最能代表智慧的颜色,而中国用紫色来表达贵族气……人心的感受力是一致的。"

    十月份。江奕萱准备开发扎染的设计作品,这些优秀的手工艺传承要得益于更当代的适用性,符合现实的审美取向。很多很好的手工艺展览,但要传承一定要更具时代性,更生活。我们就打算合作,把这些手工艺变成设计作品,让手工艺人可以将这些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。"

    文化必须有根,才能有发展。福藏从一开始就坚持着这样的态度,从材料入手,从文化寻根。"福藏不只是衣服,而是善的因缘,是文化的发声。虽然衣服只是一个文化领域,但是我们情怀是堪寄天下的,我们希望每一件物品的背后,都有故事。"
    1